“战胜拖延”是个时间管理问题,还是心理学问题?

我认为目前两者皆是。而且,“战拖”不仅跟时间管理有关、跟心理有关,还跟精神医学有关(如ADHD引发的拖延),跟行为经济学有关(如“未来折扣”的概念),甚至跟哲学、新媒体、互联网等研究领域都有关。

另外,这种划分也有点人为的成分。一些备受好评的战拖方法,如番茄工作法、逆向日程表等,可能本身体现为“管理方法”,背后又有心理学原理的支撑,所以可以看成是两者的结合。管理偏操作,更易上手;心理偏剖析,擅长治本,大概如此。

从我们社区助人的思路来看,一般先介绍成员学习一些时间管理方法(如番茄工作法,几年前由刘虓震老师引入战拖会,广受好评),帮大家预防和处理日常的拖延现象,即“广义拖延症”;同时引导大家通过长期更新帖子(来自周玥等前辈的传统)等方式,把自我监督、认知调节等过程形成习惯,并鼓励和介绍成员向心理咨询机构或精神科医院(如北大六院)求助,以克服惯常性拖延,即“狭义拖延症”。几年来已经有大量成员获得显著的好转,所以我们认为,从多个学科角度入手的综合思路,是合适的。

目前国内许多人因为对拖延的了解并不全面,很容易将拖延现象简单对应到自己的研究实践领域。心理学家认为它是纯心理问题,管理学家认为是它是纯管理问题。这是一种盲人摸象、“金盾银盾”的现象,实际上只要读一本《拖延心理学》就可以看得更全面。

 
已刊于知乎圆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29159/answer/1665370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