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了哪种“拖延症”?

按:“拖延症”也分很多型,你是哪一型?是“神经质完美主义型”,还是“习惯性担忧型”?是“叛逆型”,还是“戏剧性上瘾型”?是“愤怒的给予者”,还是“大买卖追逐型”?以下内容选自《战拖有术》一书的附录,试试对症下药吧。

神经质完美主义拖延症

症状:
●对他人非常挑剔,也非常喜欢对他人作出评价。
●对自己更为挑剔,做事一丝不苟,对仪态举止非常上心。
●希望一切都完美无瑕,执著地想成为完美至极的人。

危害:
●容易焦虑,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极大。
●无法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
●工作耗时长,但成效不大,往往是事倍功半。
●做事往往走极端,要么付出一切、孤注一掷,要不毫不付出、止步不前。

病因:
●根深蒂固的控制欲,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幼年时期得不到重视,以迟到等反面行为引起他人的关注。
●希望得到某个人的认同,所以不得不不断完善自己。

处方:
●不要过分强调做到“最好”,试试做到“你的最好”。
●放弃凡事都追求正确的欲望,学会适当的“屈服”。
●制订系统、有条不紊的计划,关键在于每一步、每一天所取得的实效。
●改变的起步阶段十分重要,要着眼实际。

大买卖追逐型拖延症

症状:
●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唯利是图。
●理想主义者,做事往往虎头蛇尾。
●爱做白日梦,行动消极,遇到挫折容易放弃。

危害:
●目标过于宏大,却没有可行的计划方案。
●夸夸其谈,容易误导迷惑别人,从而导致拖累身边的人。
●梦想和能力差距过大,易于遭受现实的强烈打击。

病因:
●不相信自己,只能用幻想来掩饰。
●逃避需要实际付出的努力,总妄想一蹴而就。

处方:
●重新定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长时间坚持一种简单而有条理的行为习惯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不要总空想,要制订一些小目标,积少成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习惯性担忧型拖延症

症状:
●总摆脱不了“要是⋯⋯怎么办”的念头。
●容易陷入神经紧张的状态:坐立不安,四处乱看,咬手指等小动作较多。
●一直寻求别人的同意,依赖于他人的意见和保证。
●典型的收藏家,难以舍弃旧有事物。

危害:
●易患上严重的衰竭性疾病。
●胆小怕事,容易焦虑,常常会引发恐慌症。
●做事时思前顾后,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

病因:
●以前的某个行为招致了许多批评指责,导致后来做事时总害怕犯错而无法采取行动。
●无法得到重视的人的肯定或赞赏,如父母。
●身边的人给予的期望过大,害怕别人失望。

处方:
●放松身体,也放松精神。
●经常外出活动活动,多与人交流。
●放弃过于理性的思考,随心而动。
●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解放自我。

叛逆型拖延症

症状:
●嘴上迎合他人,但行动上仍我行我素。
●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却喜欢制造冲突和反抗。
●焦躁易怒,攻击性极强。
●生性悲观,被害倾向严重,对世界抱有偏见。

危害:
●情绪起伏大,易引发癌症和衰弱性神经系统病变。
●常常对他人、对生活充满怨恨,导致自己被孤立,继而又加深怨恨。
●推脱责任,怨天尤人。

病因:
●幼年时期发生一些误解,导致自己错怪他人。
●曾经受到他人的伤害,对他人存有敌意。

处方:
●学会宽容,忘掉那些曾经抛弃你、拒绝你、伤害你的人。
●审视自己内心的积极因素,放下过去,让他人进入你的生活。
●开始学会爱自己,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戏剧性上瘾型拖延症

症状:
●活在戏剧性的幻想中,喜欢制造冲突以彰显戏剧性。
●注意力分散,东奔西跑,忙个不停。
●多为不着边际的梦想家或极不靠谱的理想主义者。

危害:
●有着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却往往会拖累别人到闹剧和冲突之中。
●容易走极端,难以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花费大量精力来解决自己制造的冲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戏剧性心理,过后却精疲力竭。
●易于受到酒精和毒品的诱惑,用以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
●自杀率高。

病因:
●成长环境中身边的人就有此类拖延者。
●渴望以制造闹剧和冲突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力。

处方:
●发现自己戏剧性的一面,并勇敢面对,只有发现了自己的戏剧性,才能辨别出他人的戏剧性,从而免受其害。
●以客观的态度待人处事,客观评价自己的现状,消除制造冲突的可能性。
●重视“话语”的力量,以积极正面的肯定陈述来鞭策自己。
●将压力转化为能量,疏导负面能量,转为对生活的激情。

愤怒的给予型拖延症

症状:
●太过关注他人的需求,无法对他人说“不”。
●将过分给予作为一种赢得赞许和认可的方式。
●喜欢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又不愿借助他人的力量。
●对休息、享受等行为充满内疚感。

危害:
●因对生活的某一面投入过多,从而导致对其他方面无法兼顾,生活失调。
●无法放松,因背负的义务和责任过大而喘不过气。
●因为承担的工作量过大,易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注重身体锻炼。
●不愿假手于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病因:
●自我评价极低,依赖付出来与他人建立关系。
●幼年时期可能被迫扮演着自己不愿扮演的角色,或是担负着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期望。

处方:
●放下内疚感,给自己放假,学会享受生活。
●认识时间的真正价值,从而摆脱过分给予的冲动,将时间用在能真正为自己创造价值的事情上。
●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服务。

12 条评论

  1. 最后一种拖延者和九型人格中的最后一种—调和者,如出一辙。过度压抑自己迎合他人,其实内心充满怨气和愤恨,又不敢直接发作,于是常常借助故意延迟故意失约故意降低效率来反抗。因此这种人不改变错误的以拖延来反抗的应对策略,就无法克服拖延。其实很多人都把拖延当做了一种应对策略,比如完美主义者希望延迟会带来更好的时机,更充分的准备,更高的把握,低效能者希望拖延可以在自己的能力提升之后再做之类,其实我认为所有的心理病症只不过都是一种应对策略,患者如果不从中受益—–加引号的,就不会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拖延也不例外,它之所以构成一种心理困扰也是因为拖延让人受益,所以成瘾,无法摆脱,进而在拖延—-暂缓不安—-感到内疚和恼怒—-再拖延—-暂缓不安—更加内疚和恼怒的恶性循环之中无力自拔,迁延良久。其实我这数年来的体会是–也不要过度夸大拖延的危害,尽量在拖延和稳健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也许更好。多想想自己以往因为盲目草率速决造成的失败和损失,也许就坦然很多。究竟是草率鲁莽造成的损失更大还是拖延造成的损失更大?当然一味地无理由地延迟肯定是错误的,甚至会造成灾难性的无法挽回的后果,我的意思是———如果延迟的最坏后果不是灾难性的,不是无法挽回的,那么就大可从容些,不必被我是拖延者的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人在不从容的状态下即使是一个高效率的人,也未必是一个真正有成效的人。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书我看了不少,他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人要有成效,而不要仅仅追求效率。很多无价值的,低价值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大可拖延一下又如何!我们经常为了竭力不做某事而让自己瞬间忙碌起来,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愚蠢。我倒是建议遇到这种事情,最好的策略是我的事情固然被搁置,也休想让我去无原则地讨好别人!至少我没有这个义务吧!这样以来自己的事情就逐渐浮现出来,才谈得到优先做自己的正事,才真正有可能取得某种成效。

  2. 陈海英

    我咋觉得我有点像‘神经质完美主义拖延症’ 不想好一件事我一般不会下手去干@!

  3. 笔墨良心

    我是习惯性担忧型拖延症——————第一次在此回复这个假期(学校做高考考场放假)本来要先写完作业再看高数,结果上了三天网,这下又要刷作业了。

回复 周球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