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不是在拖延中,就是在计划拖延

按:《北京晚报》的报道,刊于2012年6月

那么多的事儿堆在眼前,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去做。明明已经焦躁不安,却还要“死撑”着呆一会儿,再呆一会儿……在拥有7万余成员的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上,大家自曝的“拖延史”五花八门,有的失去了工作,有的没能出书,有的甚至中断了学业、丢掉了文凭……而据招聘网站百伯网的调查显示,86%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的习惯,明确表示自己“从不拖延”的职场人仅占4%。许多人深受拖延困扰,民间甚至还有像模像样对抗拖延症的组织“战拖会”。我们为什么要拖?拖延是不是病,要不要治呢?

不是在拖延中,就是在计划拖延

 

 

“拖拉机”真实写照
“和地球赛跑”,拖到最后一秒

李欧坐在电脑前已经两个小时,却连半页word都还没有填满。明天就要上交脚本配解说词,这意味着今晚甭想睡了。焦虑与后悔充斥着他的思想——“之前一个星期我干吗去了?”

硕士毕业后,李欧去了一家电视台做编导。每个月有两期任务,每期节目20分钟,写成脚本大约是6000字。刚开始工作时,他还能花上三五天时间,把这6000字化整为零慢慢“产出”。随着流程越来越熟练,这6000字的“生产日期”也越来越错后,直到拖成最后一天,甚至最后一晚。

即便这最后一晚,李欧也不愿早点儿开始。8点,刷微博、泡论坛、下美剧;9点,还信用卡、查打折机票、给程序升级;10点,实在没有能做的事情了,他长长地叹气“真的要写了吗?”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之前下载的一个专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封面,于是又快乐地去做这件“更重要的事”。要熬夜了,准备工作得做好,是不是该补充点儿维生素?去厨房拿了橙子榨汁,细细过滤加冰块……李欧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实在不想开始,只好拼命找别的事做,能拖一刻算一刻。同时让自己相信‘我没有耽误时间哦,只是有事没弄完’,有点儿自我欺骗的意思。”

终于进入到工作状态,用李欧的话来说就是在“和地球赛跑”。看着天色渐渐泛白,那种紧迫感简直和学生时代到点儿交卷有一拼。“脚本完成时人几乎要吐,但身体里却也蒸腾出解脱般的快感。”

李欧认为自己的“拖”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每次以为这次一定写不完,死定了,但到最后关头发现还是写得完。结果胆子就越来越大,开始得也越来越晚。”

也有提前搞定的时候——记错了日子。“多出来的几天简直像恩赐的一样,世界都变得美好了。”虽然意外体验到了“爽”,李欧还是觉得仅凭自己很难做到。他开玩笑地说,“不然让领导经常骗骗我?”

 

“战拖会”直面拖延
“走狗屎运”与“擦肩而过”不断上演

在“战拖会”会长“高地清风”看来,李欧的“拖”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貌似惊险,但至少没真的耽误什么正事儿,而他却实实在在吃过拖延症的亏。2008年一次难得的留学机会,居然因为自己的左拖右拖,没能赶在deadline之前交齐材料而白白错过。由此“高地清风”开始正视以前没太放在心上的拖延问题,接触到了豆瓣拖延小组后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想从探寻原因入手,走科学化“战拖”之路。2010年7月,他与几位核心成员共同组建了“战拖心理成长会”,通过分享经验、线下活动交流心得,还翻译出版了《终结拖延症》、《拖延心理学2》等书。

高地清风(“战拖会”会长、豆瓣网、果壳网拖延症小组管理员):

不拖延的人总是相似的,拖延的人各有各的原因。拖延状况除了跟人有关,也跟环境、规则、制度等有关,不一定会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换一份工作之后会突然好转或者恶化,都是很常见的事。

和其他群体相比,学生和白领,尤其是工作中需要创意、创作元素的人更容易拖延。因为这类工作在时间上要求灵活,可供拖延的“时间节点”,也就是机会比较多。而且这些任务通常很模糊,所需要的思考也很抽象,大脑中负责抽象思考的前额叶皮层不是那么强大,就容易因环境影响无法坚持预定的计划。

人与时间的关系也是导致拖延的因素,完成任务带来的回报与现在的时间间隔越远,人们就越倾向于拖延。因为从短期看来,忽视问题总比直面问题要轻松安适得多,所以拖延有暂时缓解焦虑情绪的功能,但这背后的代价通常更加惨重。

曹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2011年直面自身的拖延问题):

拖延者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来看待时间,如果主观时间跟钟表时间有冲突,就很难对最后期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一整天才能写出来的稿子,只留一个晚上;一周才能做好的PPT,当天早上才开始捣鼓……所以拖延者总是上演“走狗屎运——赶在节点前挤出来的东西居然博得满堂彩”和“擦肩而过——眼睁睁看着最后一班车开走”这两出戏码。

拖延者通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自我认知:一种是觉得自己意志力太弱,自制力差到极点,因而比较自卑;另一种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deadline来临前的紧迫和焦虑又会促发人的斗志,再加上最后拿到的成绩往往还不是很差,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工作状态”的心态,于是沾沾自喜,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造成“越来越拖”的循环。

 

学点儿“战拖”技巧
别指望意志力,那根本靠不住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是对它置之不理、顺其自然,还是面对并改正?曹晖认为,拖延行为本身可能没有大碍,它是否对你造成了困扰,才是判断你是否需要在意甚至治疗的依据。“该做的事没做,会感到内疚,内疚的程度和频率能反映拖延症的状况,重度患者是日日活在内疚和自责中的。对我来说拖延的最大危害是很多想法、心愿等等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拖得无影无踪了,意识到了这个我才决定与之斗争。”

拖延的人并非事事都拖,而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拖。否则为什么每次开始想策划、写文章、做PPT的时候,你就“装勤快”地先跑去粘发票、洗衣服、打扫卫生了,哪怕平时你根本不想做这些事?这是因为相比这些琐事而言,工作“要费脑子”、“更难”,一旦出现了更棘手的问题,你会忙不迭地把原本觉得很难的事情先完成。基于此,“高地清风”介绍了一种“结构化战拖”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把必须要做的事按重要度排列成表,很紧急重要的任务在最上面,不太紧急又必须要做的事排在下面。把什么样的事放在最上面需要一点技巧。理想的状态是,它好像有最后期限(但实际没有),它好像特别重要(但其实不是)。除此之外,你还需要一点自我欺骗,坚持夸大列表上方任务的重要度,设定不真实的期限,让自己相信这项任务确实很重要很紧急。现在我们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来逃避最上面的任务了,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完成了很多任务。

还有一个简便而强大的技巧,就是除掉环境中诱发我们冲动天性的信号,《拖延心理学2》里最主要的“战拖”技巧都是对付人的冲动性的,别指望意志力了,根本就靠不住。比如刷微博、查电邮,每次打断之后回到专心工作的状态都得花上十几分钟,若能关掉环境中的提醒信号,专注做事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了。

论文拖延、工作拖延、晚睡拖延、写稿拖延……这些都是“高地清风”打算和“战拖会”成员们细分并研究的领域,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出不同的“战拖”措施,以便让广大“拖拉机”们对号入座,在分心和拖延问题日趋严重的信息时代“懂拖延、会战拖”。

 

补白
不靠谱“战拖”术

小黑屋强制码字软件

打开这款软件,屏幕会变成一片漆黑,输入的文字显示成绿色。用户可以设定锁定的时间或者字数,在未完成任务之前,用户无法退出,甚至不能强制关机,如同被关进了“小黑屋”,只能乖乖码字。

作业到期“救命稻草”

建一个word文档保存后关闭,再用“记事本”的方式打开,我们会得到一堆乱码,就把这堆乱码交上去吧……距离老师看到这堆乱码并打电话给你还能有段时间(取决于老师的拖延程度),分秒必争地把作业写出来吧,否则谁都救不了你。

 

大师也拖延?

达·芬奇

他在小本子上写呀画呀,记录下一些超越时代的点子。新型时钟、飞行器、里程表、降落伞、光学仪器……有的点子想了好些年,有的改了上千次,一个都没有实现。传说他的临终遗言是:“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是完成了的?”

维克多·雨果

强令自己在写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并且让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这样自己就没法外出,只能在家老老实实工作了。

胡适

留学日记: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后来有人考证说此记载不实,但胡适于1911年8月的留美日记中,的确多次出现了“打牌”的记录,直到9月6日,他还在日记中写到“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

 

自测:你有拖延症吗?

以下5条若有3条以上符合,恭喜,你已加入“拖延症候群”。

1.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做,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临近时间点,越想做其他事。

2.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却迟迟无法动手。

3.在决定静下心来做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总在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

4.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却不珍惜时间。

5.本来在做一项工作,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做下一件。

主笔:魏婧

素描:宋溪 H185

14 条评论

  1. 苏易路过

    用做计划去拖延—-信然!本人就曾经是这一策略的狂热实行者,到如今也学乖了,不敢怎么定计划了。

  2. 苏易路过

    现在最烦的就是听到拖延者说是为了寻求那种赶时间的快感!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赶不及的,错过了青春还能补救吗?三年的功课能在一晚上补回来吗?暗恋的女友已经嫁做人妇甚至连孩子都生了还来得及追求吗?刚刚一个朋友做了胆囊摘除术,他多年来抽烟喝酒吃肥腻,从急性胆囊炎到慢性到胆结石,到胆囊萎缩没有保留价值,时间长达10年以上,到不得不做胆囊摘除术前才去戒烟戒酒吃清淡,来得及吗!

  3. 苏易路过

    我倒是解决拖延者们都缺乏战略头脑,看不清方向,所以才胆敢拖拉。同时也缺乏耐心,所以才不肯从日常大量的速决之中逐步前进,总幻想一蹴而就。

  4. 苏易路过

    个人来讲,还是几个方面以及这些方面的交织混杂——怕失败,也就是面对某事的过于低下的自我效能。怕不完美,也就是苛求完美。怕成功,也就是怕应对进一步之后的情景。(这一点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贪多求全,过度准备,陷入行动的瘫痪。

回复 小康cool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