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挖掘拖延深层的一种强化因素,并示范一个自我觉察的过程。强调某种东西存在,并不等于说它是合理的,或者应该继续存在的,更不等于为拖延找借口。
是在看前几天CCTV12《夜线》拖延症节目时想到的这一点。一位嘉宾在节目中说:一件事1天就可以完成,截止期限是10天。拖延者们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天才肯去做。如果第1天就完成了,那么剩下的9天,该是多么轻松!!
这种想法,相信我们都有过。但实际上,我们还是会经常放到最后一天做。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们都不懂这个道理吗?
有句常说的话,叫“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我一直很不屑这句话。因为我觉得,既然做不到,很可能不是真的弄明白了道理,或者道理本身就不明不白。
仔细思考,至少在我这里情况不是那么简单。作为典型的“瞎忙型拖延”,我也不乏在第一天就轰轰烈烈一骑绝尘像剃头发一样横扫任务的经历,而且相当常有。但是在这些rush战例完成之后呢?我没有让自己休息。那个所谓“剩下9天的轻松”,我压根就很少体会到(除了少数时候,早完成然后跟别人的拖拉相比而获得一些优越感时),更多的情况是,突击成功刺激了我的野心,在剩下9天里,我给自己安排了18天都做不完的任务,于是,本来的轻松就这样变成了疲惫。
于是,我又一次想起了水空影的一篇文章,叫《拖延背后的工作狂》。
于是,我又一次想起了《拖延心理学》第14章里的话:
更多的信息、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选择……随着对“更多”贪得无厌的追求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大部分人最终却感觉到在真正要紧的事情上所得甚少。在“更多”的压力下,我们很容易迷失。拖延也许是我们无法承受“太多”的一个反映,或者,它表达了我们对于所错失的东西的一种渴求。
那么,对我来说,许多时候拖到最后一天,也许是无意中希望能控制一下节奏,或者只是为了能有一丝喘息的时间。是对工作狂倾向的反抗,是不堪内心重负的挣扎。或许真正有效的改变,首先需要我能履行让自己放松休息的诺言。
你呢?早早完成以后,你真的能放松吗?如果答案是“否”,那么对付这种“期限拖延”(术语出自《终结拖延症》),也许就不能采用那种陈词滥调式的自我劝勉。
P.S. 关于“害怕早早完成的更多原因”,参考讨论:
拖出去打PP
我也感觉到了。。。。现在我的方法是,完成写好的当日目标以后,就不干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