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拖延症(一)

作者:邢哲

拖延症之所以在最近成为时髦词儿,跟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

试想上溯到我们八辈儿祖宗那儿,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很可能如下安排:天亮起床,早饭,种地,午饭,种地,晚饭,愣神儿,天一黑就睡觉了。这种农业社会的主流生活模式简朴自然。人们不必为水电煤气手机上网之缴费发愁,不必为电脑杀毒重装特意找人上门服务,几个月洗次澡,更完全没有洗车瑜伽接送孩子上下学这类琐事儿。这正是如今提倡的所谓“慢生活”,想必大多数时候,拖延都不是一个问题。只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化分工与竞争加剧,随性自然倒成了一种病症。乃至于“慵懒”成了一个奢侈的名词儿。

于是科学工作者开始关注“拖延症”的起因,并发现拖延与注意力涣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这一点并不新鲜,因为拖延与注意力涣散自古有之,拖延的历史人物也并不鲜见,更有甚者历史被拖延所改写。我们就八卦一些历史名人,看看拖延或者注意力障碍是怎么影响他们的。

天才的遗憾

李奥纳多·达·芬奇是最多被作为拖延症患者提及的伟人。这位天才是史上最极品的博学者,同时涉足建筑、解剖、艺术、工程、数学等多个领域。他一生写了大量笔记。据估算,传世的6000多页手稿只是全部的三分之一。在这些笔记里面,达芬奇成为西方第一个人形机器人的设计者,第一个绘制宫中胎儿和阑尾构造的人,绘画创作方案更是不计其数。这个事实侧面反映了达·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当分散的。也是由于这种分散,使之不能把精力完全花费在具体的目标上。于是,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断有新的灵感到来,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画了四年,最后的晚餐画了三年,并且都严重影响了客户关系。最终达芬奇传世画作不超过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实践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达·芬奇本人亦为此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Dimmi, dimmi se mai fu fatto cosa alcuna.” (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别无二致。

(已刊于《全球商业经典》,作者原标题为《拖延的八卦》。未完待续)

2 条评论

回复 maoblue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