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变到质变
刚刚来到豆瓣“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尤其在看了“完美是个梦”的帖子之后,我颇振奋了几日。记得在那个周末,我一如既往地在家加班,但是破天荒地在周六完成了原本在周日晚10点之后才会正式开始的工作,这真是一个完美的开始,我将就此好起来!然而这一针鸡血的效果过得太快,在病床上度过了那个倒霉的周日之后,我又回到了死气沉沉的日子里。这就是生活,不过我难以接受。我当时还像其他人一样坚信拖延只是个道德问题,而不知道它其实也是个能力问题。
2009年8月,在拖延小组混迹了一月有余之后,我终于明白别无他途,只能“自救”。与其说我拥有强大的求生意志,死死抓住救命稻草爬出了沼泽,不如说我终于认清现实,举手投降,承认我现有的知识、能力和资源已无法解决我面临的问题,只做惟一现实可行的事情。组里有人推荐了几本心理自助的书籍,就从这里开始吧。我不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与那些山一样沉重的任务上面,只想着“看点书”,“好歹是有意义的事,比上网好”。之前的5年中,我基本没有看完过一本书(时尚杂志除外),已经不太会思考了。凭着仅存的意志力熬过了最初的昏昏欲睡、坐立难安之后,在麦当劳和地铁上看书的时光渐渐变成了一种享受。我,又有了活着的感觉。
想象一下,一片已经干涸了5年的河床,死一般的寂静和燥热,一旦有清泉流过,仍会变回肥沃的土地,汩汩流水声、微生物、鱼虾、水草、饮水的小鹿、捕鱼的小熊,河边的灌木,所有代表生命的东西,都会回来。我不过是为空虚的头脑注入一点滋养,然后,一切开始自行运转。我在书中并未找到克服拖延的良方,但是得到了两个重要启示:一是我对自己的了解少得可怜;第二,拖延,正是要提醒我这一点。从此出发,我开始了对价值观进行彻底反思和重建的过程,一段自我探索之旅。
现在回头看,我当时对自己进行的,是一场笨拙但有效的认知治疗。觉察和记录自己的想法,挖掘自己行为和情绪背后的信念,以及信念背后的信念,有意识地寻找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诘问、辩论、思考、沉淀–就像一个游戏,我对自己兴致勃勃,像第一次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一样,每天都有新鲜的发现。原来我对自己和世界有着那么多严苛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原来我头脑中存在那么多未经检验的逻辑,原来我一直用别人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多习以为常、奉若真理的观念,那些把我吓倒、让我辗转反侧的观念,它们是否真的如看上去那般正确和不可撼动?比如:
世界是公平的(或不公平的,一样)
我应该优秀
我应该谦逊
我应该努力
我的工作成果代表了我本人
对自己宽容会导致堕落
每一天都应该有进步
没有目标是不对的/我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
……
对“人是不是一定要有人生目标”、“没有目标会怎样”的思考,卸下了我一个沉重的负担。我曾经数次有过各种目标,它们是别人眼中的好人生,然而,要么无论怎样逼迫自己也无法做到,要么做到了也不觉得满足,然后我陷入了迷惘,没有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但是人怎么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呢!没有目标我如何行动呢!这些念头令我痛苦不堪,直至我发现,与其徒劳地寻找一个永恒正确的目标,不如立刻接受自己没有目标和不知道要什么这个事实。“如果我没有目标会怎么样呢?”在审查了那些关于目标的陈词滥调之后,我的结论是,不会怎么样–至少是与现在一样,区别是,没有了“我不应该”的痛苦。
当我允许自己漫无目的地生活时,当我允许自己随波逐流、“应付事儿”时,效率似乎一点点地回来了,而且诡异的是工作质量并未因此下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这样一句话:“对自己多一点珍爱,就会对别人少一点要求。”当我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照顾自己的需要时,周围的环境也显得不那么冰冷了。在平淡琐碎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也慢慢地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从前那个眉头紧锁、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怒气冲冲的人正在渐渐远去。
那些阅读和思索的时光,陪伴我平稳地经历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挫折,忍耐下因为各种病痛频繁出入医院的煎熬,自我控制感和力量感渐渐回到我身体里。2010年一月的一个下午,当坐在候诊室里看书等待的时候,我品尝到了一种从未享受过的滋味:平静。随后在诊室里,大夫告诉我:第一,“ca待查”什么的,不用担心,确定是良性的;第二,不光是良性的,而且在还未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它正在缩小,连手术也不用了。“是你自己的免疫系统在起作用!”大夫说。走出医院,我大哭,第一次觉得生命原来也待我不薄,自己原来如此坚强。
冬夜的星空下,我第N次地仰起头,却第一次看见了头顶的猎户星座。不知它已闪耀了多少亿年,但却是第一次以一个明晰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里。原来我一直活在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恐惧中,却始终错过了当下–这惟一可以把握的真实的存在,这一刻美丽的星光、城市的灯火、熙攘的人群和身旁的爱人。
(已刊于《全球商业经典》,标题为《在干旱中幸存的小河》。未完待续)
后续:
Sure
我觉得你意志好坚强……
我要好起来
有研究说,每个人所拥有的意志力是固定的,不论如何努力也不太会有大的增减。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利用现有的这点意志力,将自己推上一条不需要太多意志力就能走下去的道路。如我文中所说,我运用“意志”的地方不过是最初几次逼自己去麦当劳看书,真正让我坚持下去的,是我体会到的成长的乐趣,是因为我真正地享受改变的过程。
高地清风
意志力是固定的?哪篇研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真的印证了我的那份猜测:意志力就是游戏里的蓝瓶——“法力值有限”
时光机
《幸福课》里讲过这个观点,Tal是这么说的。
我要好起来
是《幸福课》,也许是第10集
时光机
“认清现实,举手投降”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有很久的不肯死心的挣扎:不断的重复同样的过程,而期待不同的结果。《家庭会伤人》第9章“重振意志”区分了屈从和投降,区分了罪恶感和羞愧感。非得要经历崩溃的痛苦、尖叫的绝望,才肯剥掉最外层防卫,投降。
我要好起来
匿名戒酒会第一步:)
时光机
嗯,没有这一步,后面的一切都不可能发生。到现在我还抱着好多防御,和咨询师较劲,搞得彼此都很累。
高地清风
下次你就把咨询师当成好起来试试?
时光机
你说的对,如果咨询师是女老师,我会放松许多。
Sure
去看看这本书
时光机
刚刚在实验室惊喜的发现一本《全球商业经典》12月刊,这是哪位善良的孩子订的呀?抢先看完全文~
高地清风
时光机,这是天意。
weilile
文章真好,看完(二)我觉得应该关机睡觉了。总是晚上总是拖着不愿睡,于是第二天昏昏沉沉,工作总干不好,一整天都毁了。直到晚上,才又精神起来,不愿闭眼。如此往复。
(三)往后的章节,以后还要看的。
高地清风
如果有入睡困难,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及对应的战拖学园实践版帖子:http://www.zhantuo.com/archives/673047
我要好起来
“拖着不愿睡”跟“入睡困难”两码事
高地清风
我的“入睡困难”,曾经成为了“拖着不愿睡”的一个原因和借口
橙子拽拽
你得到的启示:“一是对自己的了解少得可怜;第二,拖延,正是要提醒这一点”我是刚刚领悟啊~之前自以为很了解自己,因为一贯都是个以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的,结果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扭曲的可怕。从来都没有什么终点,不要想着克服拖延就是结束了,没有办法完全打倒它,因为它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之相处,如何压制到它存在但却不起任何作用。anyway,祝你早日康复,乐享每刻。
英天
冬夜的星空下,我第N次地仰起头,却第一次看见了头顶的猎户星座。不知它已闪耀了多少亿年,但却是第一次以一个明晰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里。原来我一直活在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恐惧中,却始终错过了当下–这惟一可以把握的真实的存在,这一刻美丽的星光、城市的灯火、熙攘的人群和身旁的爱人。
看到这段话毛孔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