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及总体评述
当你面对有拖延问题的来访者时,你会发现以上的治疗过程为你提供了一些具体有用的素材。这一案例独具一格地展示了如何区分并处理拖延及与其并存的状况。但正如你所猜想,要越过拖延的障碍,泰德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拖延的构成因素
泰德完成了绩效评价之后会怎样?对一些人来说,完成一项被推迟的任务意味着事情少了一件。对泰德来说,完成评价还意味着额外的问题。
泰德还有一种评价焦虑。他害怕员工会对他的评价有负面反应。由于不想出差错,并且强烈渴望受到喜爱,泰德很不愿意和员工讨论绩效评价的问题,这促成了他的拖延。
通过推迟上交绩效评价报告,泰德就避免了告诉员工他认为并不中听的结果。他也害怕无法完成自己幻想的目标:把他的评价做得极其有意义,以至于他会受到高度的赞扬。所以泰德的拖延有一部分和焦虑预期有关。
泰德所害怕的绩效讨论是一个时间层面的问题。泰德有时间准备,但是他的准备是为了逃避而不是克服。他在准备时有完美主义的幻想。然后因为怀疑自己无法达到完美的水平,而推迟追寻他的完美标准。如果行动的结果不一定完美,不可能完美,拖延就是意料中的事了。
根据简约原则,对复杂问题而言更简单的答案往往是更可取的。一个简单的解释是,泰德在预想做绩效评价时感到不安,为避免这一不安,他转而去处理一些不那么急迫的事情。无论如何,在现实中你总会找到很多构成问题过程的复杂因素,将它们集合起来并着手解决,可能是走出混乱的心理丛林的最直接途径。
继续治疗的过程
泰德对绩效评价的认识是,缺乏安全感、完美主义和拖延的结合体,其中各个因素会加剧彼此。泰德的目标是不再因为拖延而陷入麻烦,并保住他的工作。他的“立即行动”解决方案是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对付拖延和完美主义。作为副产品,他期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容忍对绩效评价的不安。
泰德将他复杂的拖延习惯分解成了三个挑战:1)设法对付完美主义倾向以及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认可上的倾向,2)克服当遇到令他焦虑的任务时分心的倾向,3)从行为上拒绝分心以达成业绩目标。
1.应对第一个挑战
泰德似乎很喜欢解决自相矛盾:1)虽然约翰没有得到百分百的认可,他仍然觉得约翰很不错,那么他又为什么对自己区别对待呢?2)他探讨了为什么他可以接受无法将所有的销售努力百分之百地转化成销售额,却认为他应该用完美的绩效评价来取悦所有的销售员工。对这两个潜在矛盾的检视展现了从浑然不觉的完美主义视角到一个自我观察的更加清晰的视角转变。
泰德非常清楚为什么无法在销售中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他的潜在顾客可能已经和另一个销售代表建立了关系并希望能够保持下去;他的竞争对手也许能够给顾客提供一个他无法给予的优惠价格;他可能因为和购买商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而没能建立起很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候他也许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建立这种关联使泰德能够将生活中的一部分经验类推到其他相似的领域。
2.应对第二个挑战
泰德开始检视绩效评价的材料,并允许他自己去感受那种通常导致他拖延的紧张感。他使自己去忍受这种紧张感,直到打消那种熟悉的退缩念头为止。这是攻克拖延障碍的情绪方法。
泰德使用了两种锻炼情感耐性的技巧:1)寻找思考和感觉之间的联系。他告诉自己他做不到(和他的销售人员讨论评价结果)。他听到自己说:“我会显得像一个傻瓜。”他注意到他的焦虑程度随着这些想法的出现而猛增,使他强烈地希望能够逃离这种紧张感。2)选择在焦虑中坚持下去而非退缩。他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他默认的关于拖延的自我判定。他发现,仅因为它们是无意识的并且与情感相联系,并不就能证明它们是真实的。
在他默认的消极思维和他的不安之间建立联系证明是很有好处的。他报告说他的紧张耐受能力练习是三个部分中最重要的。通过接受紧张情绪,他变得不再那么紧张了。
3.应对第三个挑战
泰德明白,想要永久地克服对绩效评价的拖延,越过思维和情绪的障碍很重要。但第三个挑战要求他开始亲自动手撰写评价。这个机械地去做的阶段不需要等到应对完前两个挑战之后。他可以同时做这三件事。
通过实用的新信息,泰德解决了他害怕和销售部员工回顾绩效评价的问题。在演练时,他由积极的评论做起,再逐渐引入另外几个有待改进的领域。泰德更适应这个结构,于是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采取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措施,泰德中断了他的拖延过程,重塑了他的观念,并改变了结果。泰德完成了绩效评价,并和他的员工会面。从他的报告中可知,他的绩效评价得到了他人好评。
泰德在很大程度上(但不是完全)放弃了每一个绩效评价都必须是有意义和完美的这一观念。但不管怎样,下一次泰德的绩效评价到期之前他已先完成了任务。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带来相对永久和积极的结果。然而,通过集中解决一个顽固的拖延问题,泰德学到了一些可以举一反三的技巧。泛化,就是重复地将从一种情境下学到的过程直接或经改变之后应用到另外的情境下。再次利用已学会的技巧,尽管这样的机会很多,但要发现这是另一例类似的拖延可能不那么容易。
当骑手通过有意地运用战拖措施而获取经验,他就可能对自己的指挥过分自信。骑手可能经常做出Y决定,但是马却驻足不前。指挥无效是很有可能的。尽管如此,只要采取了行动,就有可能再次获得动力。而马有时也很有趣,正如古话所说:“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