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拖延症,信息时代的新感冒

(按: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对我们的报道,刊于1月7日第13版,原文链接见这里,电子报见这里

 

研究显示,2007年,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50%的学生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问题影响着25%的成人。

▲战拖会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结束后现场空着的椅子。(战拖会供图)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京雪

 

“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是做完了的?”

据说,拥有画家、音乐家、哲学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等一长串头衔的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在其恶疾缠身,行将过世之际,曾痛心疾首,满怀悔恨地如此发问。

当他离世时,留给世人的是一箩筐手稿,记载着无数开了头没结尾的伟大构想,包括机器人、直升机、坦克、温度计等的设计。这位被誉为近代生理解剖学始祖的天才,在世时没有就其研究发表过一部相关著作;而作为一名画家,他留下的画作不超过20幅。他有太多想实现的想法,但它们被拖了几年、几十年乃至一生,最终一个都没有完成。

我们不常与伟人们共享天分,却往往与他们同担缺陷。一生都在拖拖拉拉中度过的达芬奇及其对自己拖拉行径的痛悔,令很多人产生共鸣。

谁没有拖延过呢?

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成立3年来,小组成员不断增加,至今已逼近41000人,“拖延症”一词随之走红。

 

“信息时代的新感冒”

 

战拖会会长高地清风认为拖延就像感冒,或者说它是“信息时代的新感冒”。2010年4月底,战拖会会长、网友高地清风带领下,“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核心成员组建了“最具专业知识的患者代表群”A群,并很快发展为战拖心理成长会,7月,群博网站“战拖会”上线。这群深受拖延之苦的“拖延症患者”决心自助助人,“战胜拖延症,遏制信息时代的新感冒”。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的著作《拖延心理学》中的数据,国外研究显示,2007年,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50%的学生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问题影响着25%的成人。

2008年,美国洛杉矶的一家癌症研究基金会调查了500名癌症幸存者后指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在发现癌症症状后,拖了两个月甚至更久才去就诊,15%的人拖了1到5年。考虑到这些数据来自还活着的患者,研究者们认为许多人可能因为拖延而死亡。

报道通用汽车公司30多年的《财富》杂志资深记者亚历克斯·泰勒认为,通用汽车公司的衰败部分应归咎于管理层对一些问题的拖而不决。

互联网似乎也在为“拖延症”添砖加瓦,加拿大一份针对北美地区的研究发现,50.7%的人有互联网拖延症,47%的上网时间不是用来工作而是用来拖延工作。

来看看“我们都是拖延症”的“患者”们:家务上,有人平均3.6天洗一次碗;工作上,有人因迟到天天挨老板骂;学业上,有人论文没写完耽误了毕业;健康上,有人要去拔掉坏牙拖了7年没去;社交上,有人说好给朋友婚礼做摄影,却拖着没给相机换电池揣着傻瓜相机上的阵;财务上,有人拖到汇款单过期也没去取……

自称“拖延症患者”的人,没人不想戒掉拖延,但他们一方面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拖延的弊端,要命地想终结拖延的历史,另一方面,却发现自己边自责边明知故犯,对拖延欲罢不能。

“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英国文豪塞缪尔·约翰逊在18世纪便曾精准地描述了拖延带来的折磨:“我无法克制责备自己一直忽视那些最终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每一刻的闲散都增加了我的痛苦。”

因为拖延,人们遭受着种种外在损失,同时也因自责、焦躁、担忧,内心备受煎熬。当平均每天有近70人加入“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当有人感叹拖延让自己一事无成,甚至想过轻生,当你发觉拖延频繁地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并造成严重影响,正视拖延,探索原因并加以改善便极其紧迫和必要。

 

拖延背后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拖延现象已成为西方学界的研究课题,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纷纷介入。而在国内,长期以来,这一现象并未得到足够关注。众多拖延者能够获取的专业知识少得可怜,对这一“顽症”求医无门、束手无策。

“我们都是拖延症”等网络社群的出现,让这些同“病”相怜者得到了情感抚慰,而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与改善自身的渴望又促使他们更进一步,从“拖延”走向“战拖”。

严重的拖延可能对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一些心理问题,如ADHD(注意缺失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阅读相关书籍后,怀疑自己有ADHD的高地清风鼓起勇气去医院就诊。确诊后,他在博客里记录:“2010年4月30日。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仿佛是一个终于走过的转折点,是生命中独一无二的重要时刻。从今往后,我知道,我终于可以掌控自己、掌控生命中更多的东西。”他说自己内心感受到一种解脱,觉得终于认识了自己。

战拖会线下活动负责人、心理咨询师水空影说,只有极少数人的拖延能称得上“病”,存在ADHD等问题,大部分人只能算“毛病”。从这个角度上,她认为一些关于“拖延症”的媒体报道夸大了拖延现象的严重程度,和其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的联系。当然,对任何拖延者而言,承认自己在拖延,探究自己的拖延是怎么回事,进一步认识自己,对克服拖延来说,深具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影响拖延的因素涉及内心感受,人们以拖延逃避各种令他们恐惧和厌恶的事物:害怕失败追求完美,害怕成功带来束缚,害怕受人控制、以拖延进行反抗……这些感受的根源可能来自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例如“只有第一名才有价值”的施压型家庭和父母决定孩子所有事情的控制型家庭,又如留学带来的文化冲击。了解这些,有助于人们取得持久的“战拖”效果。

经济学家注意到人们与时间的关系也是导致拖延的因素之一,完成任务带来的回报与现在的时间间隔越远,人们越倾向于拖延。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曾受朋友斯蒂格利茨所托,将一箱衣物从印度邮至美国。“八个月里每早醒来我都决定第二天早上去把箱子寄给斯蒂格利茨”,但他一周周地推迟做这件事,直到8个月后自己都快回美国时才解决问题,考虑到洲际邮件的不稳定性,阿克洛夫本人很可能比那箱衣服提前抵美。

由此,阿克洛夫意识到拖延不仅是个坏习惯,它揭示了有关理性思考限度的重要问题。他指出,人们过分强调了当前事情的重要性,低估了未来事情的重要。

就是说人们常常喜欢当下的欢愉胜过未来的利益。为退休存钱能保障自己度过无忧的晚年,但与无忧晚年相比,现在花这笔钱买ipad和名牌包带来的愉悦更为诱人;学好外语,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选择会更多,也能与外国人自由交流,但与现在学习外语的痛苦相比,这些利益似乎就没那么诱人。

在读生物学博士的高地清风,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推测拖延的一种成因:远古时代,人们今天活着,明天就可能会死,一鸟在手的眼前利益比十鸟在林的长远利益更有意义,因而重视眼前利益胜于长远利益是理性的行为,并成为人类的天然习性。但后来环境发生巨变,人脑却没来得及随之进化,这种天性就成了短视。

考虑到这一因素,缩小未来回报与现在的付出之间的距离对避免拖延大有裨益。心理学家和时间管理专家们建议人们将目标细化为多个具体的小目标,这能提高获得回报的频率。这一技巧得到不少“战拖”人的认可。

“体质锻炼得好,免疫力强,得感冒的几率会小,”高地清风说,通过各种活动,战拖会“就是要大家锻炼心理体质,增强抗拖延的能力。”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我知道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自称从小到大一直在拖的战拖会成员大宝开玩笑地说,“至少现在我站在楼上看到窗户,不会再想往下跳了。”

“拖延的很多痛苦,没有拖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的,没拖到那么严重的人,也是不会理解的。”水空影说战拖会让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有种“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回忆创建战拖会的初衷,高地清风谈到自己因拖延而感受的无助,不理解自己为什么拖,没有途径得到更专业的帮助,试图回避却回避不了……2008年底,高地清风加入“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小组对我有点像救命稻草”。2010年1月,小组成员,也是如今的战拖会副会长“我要好起来”在组里推荐了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的《拖延心理学》,这本后来被战拖会冠以“The Book”之名,地位犹如圣经的书立刻打动了他。

“从很多角度澄清了我的疑惑,比如ADHD、留学恐惧、家族第一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我看它分析过去,你是怎么变成一个拖延者,就眼泪快下来那种感觉。”高地清风这样描述自己读书时的激动,“我就想抓着那本书跳下床,跑到走廊里喊,我真的有救了。”

“我有救了,我可以救别人了”,这个念头促生了高地清风“做点事”的想法,从而有了战拖会的诞生。

成立以来,他们组织了各种线上和线下活动,包括《拖延心理学》读书会、心理成长电影沙龙、与出版社合作承担拖延相关书籍的翻译等。

由水空影负责的一周一次的团体心理咨询“水团”是会里最具专业性的活动。作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研究者,水空影试图让每次活动都依托于某个理论或流派,以各种专业技术帮助参与者的自我成长。

在围成一圈,相对而坐的“水团”活动中,成员们曾画出自己看到的拖延的样子:一个负担、一个玩伴、一块伤疤……而这或许就是拖延在他们各自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他们还进行了觉察自己的练习,闭目冥想拖延的情境,感受身体在拖延时传达的信息,有人头会疼、有人胃难受……了解身体的信息能帮助拖延者在接收到这些信号时,意识到自己处于拖延的状态。

在水空影看来,大多数“战拖”的拖延者都是对生活比较认真的人,“你会感觉自己在浪费时间,或者没法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那起码你对自己是有要求,有期待的,说明你是一个有自我成长动力的人。”只是有些凭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困扰。气氛温暖兼有专业指导的团体战拖,让“战拖者”们从情感和知识两方面得到了支持。

高地清风认为,在信息时代,拖延像感冒一样普遍,“长期一段时间内,只会越来越多,有关拖延的知识应该像感冒的知识一样是常识,但却还没有成为常识,我们在做的就是普及这种常识。”

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这位年轻的会长做了这样的宣言:“还只是个开始,我们跟拖延的这场战争才刚刚打响。”

8 条评论

  1. 博主的文章很不错,我是站长工具-站长精灵的作者,一款专业的SEO工具软件(可以帮您提高博客的流量),想跟您交换个链接,不知可否

回复 高地清风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