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一种美(十二月卷首语)

我有时会想,如果1891年11月柯南道尔写给母亲的那封家信先被世人知晓的话,伟大的夏洛特-福尔摩斯先生的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在那封后来弄得全世界福尔摩斯迷心情抑郁的信中,柯南道尔告诉母亲:[我想把福尔摩斯干掉,这样一了百了,他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我很疲倦,也很恶心,就像吃了太多的鹅肝酱一样]。

事实上很多伟大的作家都会陷入感性与现实的挣扎中不能自拔。巴尔扎克每当被出版商四处围追堵截逼着时就灵感泉涌;雨果写《巴黎圣母院》时让太太把衣服藏起来,自己死憋在家狂写,同样也是出版社的功绩。司汤达写东西,为了保持用语纯正,每次开笔前,都要先读一页罗马法典(一说拿破仑法典),这不是完美主义是什么?

所以我在想,“拖延”究竟是什么?在别人眼里和自己心里是否是一种东西?是不是一个本质的不同表象?我猜并不相同,因为我看到太多的“区区几百字的稿子,用得着拖这么久吗”?从作者或者创作者本身来讲,交出去的东西是自己的一部分,旁人认为无所谓的事情对于原创者的意义可能非凡,如何不慎重相待?这种煎熬反复的状态我个人不认为可以与拖延划等号。

在deadline之前很早提交的东西,很可能不会给有以上焦虑的人一丝安慰,恐怕会适得其反,没有充分的使用掉所谓的创作时间这一点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焦虑和不自信。所以,冲刺完成的东西可能并不一定是粗制滥造赶工之物,相反,很可能是充满创作灵性、朴实未经过多粉饰、也许粗犷但大巧不工的作品。

困难面前的“拖延”,如果你一定要这么叫,人人都会有。因为困难的问题谁遇到也不会马上迎刃而解,那就不叫困难了。因为你的能力,所以你才会碰到困难,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的解决是你所关注的。换句话讲,如果不能做到比较完美,很可能有的人就无法开始做。这种表象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畏首畏尾,但对于有这种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则不尽然。《拖延心理学》中有专门的反完美主义论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看书名读者就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拖延”的成因千姿百态,我们关注的应该不是拖延行为的本身,而是其本源,接受现在的拖延心理,并尝试寻找让自己心情平和的方式是最重要的。deadline前的任务,如果始终感觉不那么妙,就可以慢慢来,不抱怨自己;困难面前的窘境,一时难以寸进,就尝试能不能先从一个小点入手,或者寻求帮助而非闭门造车。被焦虑蒙蔽的眼睛看不到真实的自己,也发挥不出来自己应有的能力。

所以,我要说,让拖延来的更猛烈些吧,但我们会坦然相待。

还有,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24 条评论

  1. 我已经想好了,我和一个同样在写博士论文的拖拉机同学准备互换论文来写,我写的署她的名,她写的署我的名。肯定一个月能写完。

  2. 这是好文儿啊!不细看就糟蹋了!嗯,“如果你一定要这么叫,人人都会有。因为困难的问题谁遇到也不会马上迎刃而解,那就不叫困难了。因为你的能力,所以你才会碰到困难,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的解决是你所关注的。” 是这样的啊!句句都在点子上。

  3. 足够客观和冷静的心态去对待拖延和完成目标,足够冷静理智,需要学习。
    其次发现,文笔很好么,整个就是谦虚到骄傲的典范。
    ps,我也很奇怪称呼同为福尔摩斯迷的第一反应不是华生么?为什么是莫利亚蒂教授?

    • 这个。。。我不会告诉别人你是我小弟的……不用这么夸俺哈~
      PS,莫利亚蒂教授可以吓出水空影满头黑线的表情~

    • 这个说到点子上了——整个就是谦虚到骄傲的典范。
      路西法很强大嘛。本兔决定以后不能随便调戏路西法了。
      得深谋远虑地调戏。

回复 网站收录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