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一个多月前,初看《拖延心理学》的时候。那时候我还不是很了解ADHD的应对策略。但草草翻过的几章,已经让我意识到,这些年来,我是怎样轻视了自己曾面临的挑战,又是怎样地对自己不够好。
到了这里,才忽然有霍然开朗的感觉。那一瞬间,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拖延,也知道该怎么样去对付它了。生活本身必须有所改变!我立刻想到。可是怎样保证有所改变呢?之前我也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但很多想法从未有效实现。
从习惯开始。
这时,我突然一下子获得了信心,能战胜拖延的真正信心。那份信心,从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熄灭过。
而以习惯和规范为重点的行为调节方式,也在后来学到的ADHD非药物疗法中,得到直接的印证。
回看当时,我的记事本上草草地留下了下面这段文字。行文是ADHD典型的跳跃式思维风格,字迹是我多年来潦草的涂抹,但这页纸,每次看见,都让我回想起那个重获信心、柳暗花明、令我激动不已的光明瞬间。
“以习惯和新的常规(new routines)对抗拖延
“2010年,一项让我感觉到新希望的发现是:新的常规(new routines)或许能成为我生活的拯救者。
“就像吃胡萝卜、吃海带、吃苦瓜、每天吃15种不同食物、每天吃片果维康VC、每周吃鱼、每周吃水果、少吃反式脂肪酸视频、少吃酸菜泡菜等高亚硝酸盐食品、每天喝100毫升红酒……这些一样,许多从小处做起的新常规活动,其实没有那么难,但汇聚起来,或许能产生始料未及的强大合力。
“‘哪里有尴尬和不舒服,哪里就潜伏着拖延的可能性。’(《拖延心理学》P213)拖延或许是复杂的,但我推测,它本质上可以还原为一个情绪问题。这或许也是许多拖延症病友曾受益于《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的原因之一。
“想我人类,短短百十年内,就通过毁坏栖息环境,让无数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从此流离失所,甚至彻底灭绝:那么牛逼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难道,我们却偏偏没有端掉坏情绪窝子的办法吗?
“何以改变?唯有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什么?你是说,要直接改变天性本身?别忘了,坏情绪是从哪儿来的。——它常常就是从“改变天性”的妄想中来的。不接纳自己,永远是一项拖延之源。
“许多拖延者也是ADD/ADHD患者。这是一种目前认为与遗传有关的注意力障碍。如果酒精过敏患者可以舍弃美酒,香烟过敏患者置身无烟环境、或干脆要求别人配合掐灭香烟,甚至食物过敏患者也o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范围的食物,那么我们先天的(ADHD等)或后天的(适应不良、压力管理无方等)拖延症患者,为什么不能设计出自己的生活新轨道,安全地运行呢?”
第17章仔细读完,已是4月8号凌晨。我决定开始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