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时的情形看来,我判断我自己的拖延是源于完美主义情结。就像刚才那帖的楼主ID所说的,“完美是个梦”。拿梦境中的一切来要求现实,只能收获挫折感,还有与之相伴的失败压力和恐惧。而后来我知道,哪里看到了压力和恐惧,就已经离拖延不远了。
当时给“完美是个梦”的回帖说,尽管完美主义者过得如此疲惫不堪,其实还是有很多因素都强化了完美主义倾向:对重要作品自以为是的“虔诚”态度和以此得到的无谓的优越感、读书“仔细”形成的畸形的安全感、因标记繁多被人夸赞细心用心而得到的虚荣满足、一时冲动买书下电影后因为“买了必读”花了大量时间但出于认知失调逼着自己认为是值得的……不知道这算不算对信息的选择性过滤,不过当时的自己的确是完美主义情结很浓重。
针对这个问题,在买了《战胜拖拉》并仔细做了笔记之后,我又买了一本《别太苛求——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当时已近寒假,我只匆匆读完第一章,就放假回家了。回家之后,注意力就转到别的地方去了。再到后来,断断续续地读这本书,直到秋天才完全读完。从今天的了解看,这或许跟我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高度疑似ADD,一种与拖延密切相关的注意力障碍)有关。但这本书我的确是读完了,而且自己的完美主义的确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克服。《别太苛求》一书中有很多要求花时间实际操作的思考和练习,我虽然没有全做,但已经受益不少。这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篇幅不小,很容易让拖延症患者望而生畏,或让ADD患者半途而废。但如果有哪位朋友,有决心跟自己的完美主义过过招,我还是很乐意推荐这本书: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28284/
回想去年,我觉得自己一度到了什么问题都跟完美主义联系起来的程度——这是我的优点,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主义?听起来有点儿冷。跟我思维跳跃起来,讲的那些十个人九个听不懂一个笑得不行的冷笑话们一样冷。去年读完期待已久的魔兽官方小说《阿尔萨斯:巫妖王的崛起》时,把这部小说解读成了一个关于完美主义的寓言;在刚加入橘子会(一个在北京和广州的跨行业交流组织)进行头一次分享时,也讲了我的这个“完美主义是精神之癌”的观点。公开的写作和演讲,更加把这个观点内化到我的头脑中,也驱逐了自己的完美主义情结。现在,我自己感觉,心态上已经很少为完美主义所累。
至于为什么说“完美主义是精神之癌”,有兴趣了解我观点来龙去脉的朋友,可以读一下这篇日志:
http://hcyu.blogbus.com/logs/60584441.html
=====
附2:“完美主义是精神之癌”
摘自:http://hcyu.blogbus.com/logs/60584441.html
阿尔萨斯原来是个强迫症患者。老国王老来得子,自然对他宠爱有加;阿尔萨斯并非那种骄横跋扈的纨绔少年,老国王亦非溺爱,但孩子接受磨练较晚却是个事实,至少相对于暴风王国的瓦里安王子来说如此。乍看起来,阿尔萨斯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别人都无法拒绝,不论是父王的宠爱、吉安娜的爱慕、穆拉丁的训练、乌瑟尔的指导,还有伙伴家送他的小马驹。这些,都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也得到了的。
有些东西是年幼的他尚不知晓自己需要的:他需要力量,需要磨砺,需要公平取胜的成就感,需要别人接纳和认同他这个人而非仅仅他的王子身份,需要有保护自己心爱的马驹、爱人和臣民的能力、决心、勇气和智慧,需要能做自己、做一个人而非掌控一切的神。
凡夫俗子若想做神,即便不失败,也都无一例外地异化了,或成了教堂庙宇里灰暗苍白的圣像,或压在了发黄蒙尘的书页里。
阿尔萨斯,从年幼时被瓦里安取笑剑术开始,便在心底深处呼唤着力量。当心爱的坐骑“无敌”负伤奄奄一息时,万般自责懊恼更恨自己无力治疗的阿尔萨斯,拔剑结束了这头生灵的性命。这件事再未对别人言说,却成了他心底一个深深卷缠的死结,驱使着他在所有拯救人民的场合,潜意识里都是“无敌”的影子。此次对“无敌”的“安乐死”,也成了日后斯坦索姆屠城事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注脚。姐姐加莉亚沦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加剧了阿尔萨斯的无力感,也让他对日后所附的统治王国的重负有了一丝。圣骑士授予仪式上的波折和“不配得圣光”的自卑感,也让他因无力而沮丧,继而勃然大怒。当兽人部落再次崛起,以及后来更为凶恶阴险的亡灵瘟疫肆虐时,获得力量、证明自己的力量,就成了这位不肯承认自己无力的年轻王子绕不过的自我任务。只是这些空前的事件,这些每一波都足以撼动世界根基的浪潮,它们所加诸的负担,对一个年轻人稚嫩的肩头而言,实在太过沉重了。
于是,我们就看见了,在对“无敌”多年沉积的内疚中,王子怎样强迫而偏执地驱使自己保护所有的人民。小说中最让我动容的是第11壁炉谷保卫战过后,阿尔萨斯那次冲动的失态。攻击性常常肇因于沮丧。吉安娜和乌瑟尔的对话可谓点睛之笔:
吉安娜说:“他觉得自己应该为所有死者负责。他认为自己应该要有阻止这一切的能力。……”
乌瑟尔说:“他正在感受王冠的重量,而这是第一次。他以前从未经历过。……他得学着如何睿智而正确地统治国家。当泰纳瑞斯年轻的时候,我也曾见他为同样的事做过心理斗争。他们都是好人,都想为人民做好事,让他们安全而快乐。但有时候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有时候你不可能首尾兼顾。阿尔萨斯正在学着明白这一点。”
不由得想起有人给予《荷马史诗》的一句话评价:“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王冠的重量,也就是命运的重量。这种重量,在俄狄浦斯那里造就悲剧,在西西弗斯那里把人囚禁。他们都是国王,不怎么作恶却仍被命运恶待的国王。如果不是在战火频仍的年代,或者只要不是在战火与阴谋并存而阴谋攸关整个世界未来的年代,阿尔萨斯或许还有机会学会如何睿智而正确地统治国家,但这个渴求力量年轻气盛勇气有余经验不足的小伙子,内心又埋藏着吉安娜和乌瑟尔从来不知的关于“无敌”的心结,前面又有巫妖王精心准备的陷阱:阿尔萨斯,真的来不及明白、来不及学习了。
拔起霜之哀伤是阿尔萨斯故事的转折点,但在我个人看来,真正的转折点,在拔起霜之哀伤之前,在斯坦索姆屠城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冲动的阿尔萨斯抛下吉安娜和乌瑟尔,抛下自己的士兵向南而去,伴随他的只有他的坐骑,尽管不是“无敌”。这是个怎样一景成谶的画面。这样看,随后阿尔萨斯和吉安娜的最后一次缠绵,也笼罩上了一层回光返照的意味。
谁能“为所有死者负责”?谁天生就“应该要有阻止这一切的能力”?我不确定“完美主义”或“强迫倾向”是否能比较恰当地描述阿尔萨斯的性格特征,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宁愿将这个巫妖王崛起的故事,这个终于稳坐遥远北地、王座之巅上,诠释“无敌最是寂寞,痛苦来自永恒”的故事,视作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故事,一个强迫者的悲剧,一个人不接纳自己却偏要按神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寓言——寓言终结,主角获得了力量,甚至赢得了自己的王国和世界,却失去了自我、爱和本真的生命。即使是这份出卖灵魂换取的力量,也难以永恒,我们在最新版的魔兽世界中面对的情节,正是即将来临的大幕:巫妖王的陨落。寓言的结局是异化。
在魔兽剧情中,很早就觉得“the undead never die”的亡灵族,其象征意味足以构成一种“癌”的隐喻:生物体中,除了负责传宗接代的生殖细胞以外,正常的体细胞发挥各自功能,分裂一定的次数便会停止分裂增生,在适当的时间会自行凋亡;癌细胞却是“完美的”异类,可以不停地分裂增生,这是它们的永生,却也是机体的灾难,因为它们的永生就是恶瘤。而完美主义和这种癌变何其相似:致力于自身的神格、自身的力量、自身的永生终于走向了自身的反面,那些为着完美主义的种种执念而自责、而苛求、而强迫、而拖延、而蜕变或者消耗殆尽的人们,他们的呻吟声 ,是对这种如基因般寄生在生命里的“谜米”(meme)的血泪控诉。当阿尔萨斯追求力量时,出卖灵魂获得魔剑的力量诱惑了他;当阿尔萨斯追求完美时,亡灵天灾起死回生像癌变一样扩增的“完美”征服了他。他最终成为他所对抗的东西的一部分,到这里已经不足为奇了。
读阿尔萨斯,读到的是自己。就以这篇文字,给饱受完美主义和拖延之苦的自己,一个自省的注视,一个看见自己的努力。这是我的阿尔萨斯,我不确定他是否也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