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告帖《我们依然活着》当中,我提到过自己也是一位“重症病友”。关于“症状”,我突然想起英文中“症状”一词是“complaint”,抱怨、诉苦的意思。但我早已厌倦了再一次的抱怨和诉苦。抱怨和诉苦,已经快成为能引发我的拖延的东西了。
概括地说,拖延带给我的损失,包括三项:
1.一次出国留学机会被错过。
2.反复推迟核心部分的实验计划,博士学业岌岌可危。
3.其他所有的方面,数不胜数,包括但不限于:一次可以彻底学会游泳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蛙泳和自由泳只是各会一半)、一个原本可以成为GF的姑娘(而不是后来弄得复杂纠结终于虎头蛇尾)、大学时未及时复习而挂掉的一门课程、中学时参加竞赛被错过的一项全国奖项,以及与其相伴随的保送机会……
2008年11月,豆瓣网上,和许多组友一样,怀着相见恨晚而又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加入了这个“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其时,很快看到组里第一位因为拖延症而预约心理老师进行辅导的“木耳”,发表了第一篇治疗记录帖: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632729/
立刻给他豆邮,询问这种辅导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得到回音,说是公司的福利,免费的。我还在校,“不行的话就自己治疗一下吧,学校的也好,社会上的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