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2009-02-18 23:19:52 完美是个梦
********************与咨询师的第N次见面*******************
相隔一星期,今天下午又见了咨询师。上周他要求我列下本周内详细的每日计划,并且发给他看,看我执行计划的情况。上文已经说过,执行得并不好,于是咨询师和我继续聊着,想要找出行动的障碍。
除却一些客观原因,咨询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对自己的期望太高,高得不切实际。比如目前手头正要写的一篇论文,我希望自己能够写出一篇优质的、可发表的文章,并能得到导师的肯定和赏识,从而能改变我给他们的印象,抵消之前总让他们失望的负面效应。然而同时,我也深深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来我的导师要求严格,鲜少表扬任何人,二来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写论文,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这样的矛盾中,我选择逃避,什么也不做。
我们就开始讨论,能有什么方法,降低自己的心理期望么?他灵光一闪,说不如这样:我尝试去完成这篇论文,而目的是写出一篇极其差劲、让自己羞愧至极的所谓的论文。怎么写它呢?脑海里想到什么,就随机地写下,不需要逻辑,不需要考虑文章结构,不需要考虑遣词造句,随意拼凑。我不需要把这样差劲的文章给任何人看,只是想看看自己是否有办法写出一篇如此差劲的文章来。咨询师甚至和我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文章写得更差劲呢?比如一边听听音乐,一边看看电视?(前提是我能坚持写下去,但是完全不需要保障质量,越差越好。)他反复强调,可以如何随意地写这篇差劲至极的文章,而且也强调,我不需要给任何人看,只是来测试一下,自己有没有办法开始做事,好坏完全不用考虑。
我听到这样的做法觉得很新鲜很兴奋,很有试一试的兴趣。继续探讨后,咨询师认为我心里的考虑还不够纯粹,因为我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写出一篇文章,好在这个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但是一旦我加入这样的考虑,就有可能同时引进对文章质量的期望,从而又回到过去的套路中去。他希望我能先把学习的压力放一边,单纯地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实验。
在考虑了需要的时间之后,我们把下次见面的时间定在下周一,在剩下的半周时间里,我要做做这样的实验。目前心里是抱比较大期望的,觉得自己完成这样的任务是没有问题的,觉得很轻松很没压力。
二十七
2009-02-28 15:57:15 完美是个梦
××××××××××和咨询师的第N+1次见面××××××××××××
和咨询师的见面次数越多,越是觉得他亲切,觉得不太好意思简单称呼他为“咨询师”或者“医生”了。他的中文姓氏是姚,以后就叫他“姚老师”:)
这周一和姚老师又见了一面。上次说到,他建议我放下所有顾虑,把目标设定为写一篇最差劲的论文,不需要给任何人看,但一定要差劲到让自己都为之羞愧,还讨论了如何写出这种文章的方法: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改正任何语法错误,不考虑任何逻辑顺序,可以同时听听音乐等(但是要保证坚持写下去),坚决不回头看,不做任何改动。这样的目标让我觉得很新奇,而且十分有兴趣尝试,果不其然,见完面后两天内,我就花了两三小时时间,完成了这个任务。我心里的成就感是难以描述的。这篇论文我已经拖了快三个月了(内容等都已经成形,就是没法开始写),没想到短短两三小时时间就完成了初稿。更惊奇的是,虽然出发点是要写一篇差劲至极的文章,但是当我完成后,并不觉得它毫无可取之处;相反,我认为,在这样的基础上修修改改,润色组织一下,就是我所需要做成的事情了。
在这个成功经验的鼓励之下,两三天后,当我着手做一个拖拉了很久的PPT时,也把目标设定为做一个最差劲的PPT出来,再次尝到成功喜悦:很快地完成了最初版本,之后稍加修饰,就完工了。
当我高兴地告诉姚老师这些时,他也很开心,随之阐述了这个实验背后的原理:
过去当我工作时,右脑的创新功能和左脑的批判功能同时在运作,创新功能使我写下一两个句子,而批判功能立马开始挑刺,找出不完美的地方,而由于我的完美主义倾向如此明显,这些需要改进之处就很多,我无法任由创新功能继续工作。在这样的停顿时,我心里的对失败的恐惧、对自己的过高期望又蜂拥而至,为逃避这些恐惧,我又转而做其他的琐碎的事情了。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开始,开始后又经常放弃的部分原因。
在这次实验中,我强制左脑的批判功能暂停工作,只让创新功能自由发挥,中间没有停顿,各种恐惧顾虑都被我抛诸脑后,因而很流畅地把文章写完了。
关于创新功能和批判功能,大家可以参见高地清风的“《战胜拖拉》摘抄笔记”当中的第七章,有更多论述。
对一些人而言,创新功能和批判功能是可以协同工作的,但恰恰因为我的完美主义,我这点做得不好。这不是大的问题,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我没法让二者同时工作,不代表没有别的办法,需要时间去摸索。姚老师的建议是,让我回头审视我写好的文章初稿,尝试两种方法,1.
只使用批判功能,着手修改文章,看看能走多远。我表示我对这种方法没什么信心,因为很可能会在中途又觉得此文一无是处,自己离完稿还有很大距离,从而放弃。于是他又提了第二个建议:2.
继续创新功能。我的初稿写得比较简略,也缺少很多该有的图表和论述,目前的页数是5页,而完稿的页数预计在12页左右。姚老师建议我把目标设定为:每次工作一个小时,目标是将论文增加一页。他强调,希望我在做这些的时候,密切观察自己的想法,观察创新功能和批判功能各自的情况。
除此之外,我和他谈起我目前正在做的四件事:1. 看Dr. Burns的Feeling good,一本讲认知疗法的书;2.
每天坚持写晨间日记; 3. 每天定工作计划; 4. 一个月内计划培养一些好习惯(往下会具体说)。他很支持,表示希望我采用Feeling
good里面的一些方法来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下一次见面时再和他讨论。
见面至今五天了,他对写论文的第二个建议对我而言似乎比较可行,目前尝试过两次,都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