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相约九朝会——A群首次线下聚会
时间:2010年5月22日
地点:北京朝阳区望京桥北,九朝会锦芙蓉
到会成员:高地清风、我要好起来、水空影、揣想的忧伤、Lucifer
相关通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7a1f9c0100i9k4.html
“揣想的忧伤”看起来是一位行事果断的气质美女,但她说,别人看到的自己和私底下的自己不一样——别人觉得她一切都好,能够很好地掌控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但自己知道实际情况是一团糟,被拖延弄得疲惫不堪,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人格分裂了。揣想的症状大多非常典型,而且她试图用星座来解释拖延的原因,也是初到小组的人的典型反应。我和水空影、高地清风以“中年人”的身份对揣想进行了一番恐吓——年纪越大,身体越吃不消这种自我折磨。
高地清风详述了自己的拖延史以及小组的发展史。他最惨痛的一次经历是生生拖掉了去加拿大做科研的机会,不过最近的自我认知让他发现,也许拖延是他潜意识为他做出的人生选择,拖延也让他增进了对自己的了解,并决定放弃成为“应该成为的人”,而成为本来的独一无二的自己。高地清风向我们叙述了去北医六院确诊ADHD的过程,“确诊”让他雀跃不已(汗~不过他就是这么表现的)如果能让ADHD在中国得到更多的重视,我觉得他的这个确诊确实意义重大。
Lucifer说自己话不多,没有详细叙述拖延经历,只是表达希望通过加入A群来帮助自己以及亲近的人。Lucifer说,只寄希望于将拖延的影响减小到可控范围之内,并已经做好了终身拖延的准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清醒的认识。拖延是普遍的人性弱点,而且从某方面说有时候拖延是有利的,因此所谓“根治”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伴随终身”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如果能一开始就认识并接受这一点,对康复过程反而是有利的。Lucifer虽然是“新兵”,但是很客观和清醒。
Lucifer也提到,阅读是必要的,但如果不能付诸行动,就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是小组里很多人共同存在的困惑。我也同意,如果为阅读而阅读,价值确实有限。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通过阅读来吸收新的资讯、摆脱定势思维,从而“迈出一小步”,可能是最简单的方法。
水空影叙述了自己在本科论文答辩和硕士论文开题上的拖延史,跟我硕士时期的经历如出一辙,我听起来很亲切:)。水空影谈到自己坚持了长达8个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的时间记录,并且因此拖延状况渐渐有了改善,到硕士论文写作和答辩的时候已经不那么痛苦了。
水空影不但坚持每天24小时记录,而且用不同颜色区分开“任务”、“与家人在一起”、“娱乐”和“自我成长”的时间,年底还做了总结,虽然“任务”时间始终是最短的,但是心里终于“有底了”,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干嘛了。——我对此非常有共鸣,我认为,如果只能采用一种方法的话,那就是记录时间了,它是培养时间感、现实感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容易上手并坚持下去的方法。我只记录了3个多月,效果已经很显著了,水空影的坚持更值得钦佩。
采用这个方法或者其他任何方法,要特别注意克服完美主义倾向。比如,水空影提到,坚持了长达8个月后停止的原因就在于,因为有事中止了5天,后来特别想把这几天的记录补上去,于是乎就又拖了下来,于是乎就这么搁下了。不能容忍中断,非要记录保持连续完整,这是完美主义作怪的典型例证。我坚持记录了3个月后停止,似乎也是这个原因,只是当时没有多想。水空影能觉察到这一点,说明她已经非常敏锐了。
因此,建议不要给自己预先设定任何限制,从现在开始记录,随时记录,能详细记录分类整理固然好,做不到也无所谓,重要的是立刻开始并坚持下去。不要在乎记录用什么本儿记录,不要在乎格式……如果中断了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就从突然又想起来的那一刻开始记录,只是记录!
我在自己的帖子里没有详细叙述过之前拖延的症状,这次算是头一回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自己的斑斑劣迹。我的情况是“拖延+抑郁”,显然在聚会的5个人中是最严重的。半年之前,这些情况是我无论如何不会向别人提及的,现在说出来却十分坦然。在过去的几年里,即使不断把自己逼到极限,我也已经很少能感受到 deadline前高效赶工的快感了,剩下的只是在身心极度疲惫状态下一次比一次严重的歇斯底里发作。当时的我没有去看心理医生的勇气,只能一本接一本地看书而已,好在这些书我都看进去了并且尽力去实践了,也逐渐地把自己从泥潭中拽了出来。我的感受比较多(聚会时我常常觉得自己有抢话说的嫌疑),希望以后逐渐跟大家分享吧,也希望能不断从其他成员那里学到新的东西。
最后大家讨论了《拖延心理学》读书会的安排,计划用五到六次的时间读完整本书。我一度担心,这个目标会否过高,效果会不会好,能不能坚持?突然间,我想起了自己对“自信”的重新定义:我不确定我能不能做到,但我确定我会去做!筹备和举办读书会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不断跟完美主义作斗争的过程,我们只要瞄准下一步,尽管去做就好了。
第一次聚会其乐融融,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但是似乎缺乏结构,想到哪说到哪儿。这是一个不完美的开始,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开始。
(文字编辑/高地清风)
sky00
吼吼刚看到这篇啊~~赞一个!好起来真不愧是新闻界人士~~好喜欢你最后那句话:这是一个不完美的开始,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开始。
关于“拖延症”的问答(二) | 战拖会(Beta 3.02)
[…] 高地清风:好起来的主帖在这里。她对水空影8个月时间记账的评述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