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我看到《拖延心理学》里提出的这个问题时,心里一惊。
《把时间当做朋友》和《奇妙的一生》里也反复强调,时间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秒钟都是一样长,哀叹时间过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一种错觉,人应该调整自己以适应时间。
然而,我一直活在自己的时间概念里,用拖延的方式来抗拒时间的流逝,拒绝长大。
我常常为某件事需要花一整天时间而吓到于是拖延,也常常安慰自己我还有一整天的时间来做某件事于是也拖延。到底这件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而我所认为“一整天”里到底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做这件事,其实完全是模糊的、一厢情愿的。
自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详细记录我每天每个小时的行为,至今1个多月了。每天、每周我都会计算、总结一下在工作、阅读、娱乐、发呆等项目上我分别花费的时间。我发现,一方面,我高估了一些事务的难度、低估了15分钟的价值:仅仅利用上下班时间和一些边角料时间,我在1个月里看完了《拖延心理学》等7本书,其中有几本看了2遍;给领导写的讲话稿我拖了2周,最后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初稿,半个小时就修改完毕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所谓“一整天”里,即使想要完整地抽出半个小时来处理某项事务也是很奢侈的,即使不拖延,办公室里也有不断有杂务和干扰出现,我做工作计划时应该更现实一点。比如,虽然写一个报告只需要2个小时,但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拖延症+杂务多),我可能安排一个“每天半小时的一周计划”是比较现实的。
关于心理时间和钟表时间,值得琢磨的太多了,我奇怪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因为我要么活在过去,要么活在未来,很少真正地活在当下吧。
(原帖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624265/,2010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