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很大一部分动机就是为了逃避,这个大家都清楚。那么,我们到底在逃避什么呢?
很多人会说,是逃避现实。那么,这个现实是什么呢?或者说,为什么现实让人不能接受呢?
以我研究生阶段为例好了。我知道我在逃避,我痛恨我的逃避,我把我逃避的这个现实称之为“社会”或者“人生”。这个想法,除了让我对“社会”、“人生”更加恐惧之外,对我的状况没有任何帮助。“社会”或“人生”是我对我不愿面对的东西贴上的简单粗暴的标签,实际上我根本没有真正去发掘我害怕的究竟是什么。
我以为,我们逃避的不是真正的现实,而是头脑中那不能控制的对现实的诠释。社会和人生也许确实很残酷,但不会比我们自己头脑中编造的故事更加可怕,不会比我们内心对自己的批判更加严苛。
现实是,我的这篇论文遇到了一些困难,没办法很顺利地写完,也许达不到发表水平了,甚至会影响我这门课的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别的论文也很烂,不意味着我硕士生涯毫无收获,更不意味着我这个人没有价值。但是,我的头脑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这一状况定义为“我失败了”、“我完蛋了”、“我很丢人”、“我这个研究生白读了”、“大家都会发现我原来很笨”、“我的人生该怎么办”等等。一个实际的小困难,被我幻化出深深的失败感、跌入谷底的恐惧和无人欣赏的孤独。
这一状况让我不能呼吸,不得不找些别的事来赶走这些恐惧,比如一集接一集地看肥皂剧、不停地刷新论坛等等,用那些与己无关的喜怒哀乐来驱赶思绪,麻痹我痛苦的神经。
为什么当拖延到了最后一刻,我们终于可以放下完美主义,而仅仅去追求“完成”,甚至可以迸发出一些灵感?因为那一刻,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负面思维的强迫症终于停止了,世界终于清静了。这是一种上瘾症——到后来,为了达到这种状态,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短、所需要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无法承受。最初我也很享受那种最后时刻文思如泉涌的感觉,但这种感觉这几年已经越来越少,直到后来,每写一个字都变成一种折磨。
拖延对我们是有用的,它尽管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只要没有发现背后隐藏的更加巨大的恐惧威胁,我们就仍然需要拖延,就像瘾君子需要毒品一样。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清隐藏的心理动机,只要我们直面那隐藏的痛苦,我们还需要拖延吗?尤其当我们发现,我们真正逃避去面对的东西并不可怕时,也许拖延自然而然地就放开了我们。
(原帖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624265/,2010年2月21日)
高地清风
“我们逃避的不是真正的现实,而是头脑中那不能控制的对现实的诠释。社会和人生也许确实很残酷,但不会比我们自己头脑中编造的故事更加可怕,不会比我们内心对自己的批判更加严苛。”
——回头我也要争取写几个这样的句子。这些闪光的句子,给我们的专栏树立了一个标准。
牛奶德芙
所有可怕的事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唯一克服恐惧的办法就是面对。这也是我在无数次挣扎纠结拖啊拖最后没办法非做不可之后得出的结论。其实最难的就是开始的那一步。。迈出去就好了。因为想象出的恐惧会被现实击碎的!